(通讯员 文/黎娟 摄/唐佳雨)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如何铭记伟大出征,传承英雄精神?4月15日晚,《信·荆楚》课程第二季第五讲在16教A313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信·荆楚》课程团队、湖北省红色书信研究与传播中心的全体教师、校党委第二巡察组全体成员与广大师生一同聆听了思政课。

《信·荆楚》第五讲“漫漫回家路,殷殷父子情”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信·荆楚》课程组教师涂江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汤波兰、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蔡坤鹏联袂讲授。课程通过深情讲述、书信品读、视频播放等丰富的表现形式重新展现70多年前的多封抗美援朝烈士战地家书,引导在场师生一同走进那段浸染硝烟的岁月,感悟志愿军官兵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奉献一切的家国情怀。

“我宁愿我的钱,去造航母,造战机,造火箭……”,思政课的序幕在红色诗歌的朗诵中拉开序幕,涂江波带领在场师生深情朗诵诗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并播放由中国海警局南海分局的战士们在万里海疆录制的诗歌朗诵视频,让思政课在体验式的情感表达中焕发活力。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书信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真实滚烫的历史见证。课堂上,涂江波以红色书信为线,围绕人物生平、书信背景、书信内容展开,一一解读抗美援朝烈士康致中写给妻子高亚梅的多封战地家书,串起康致中参加革命、入朝作战、英勇牺牲的革命故事,并讲述志愿军后代康致中的儿子康明“漫漫数十载,踏遍寻父路”,历时70余年“寻找”父亲的动人故事。
“你最近好吧!小孩亦好吧!”书信品读环节,蔡坤鹏深情朗诵康致中入朝作战时写给妻子高亚梅的第一封家书,寥寥数语中,有铿锵在耳的誓言,也有对家中幼子的关爱。

“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汤波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词“英雄回家”,号召青年学子努力成为一名忠于国、重视家的新时代中国好青年。

据悉,《信•荆楚》第二季第六讲将于4月22日(周二)晚7点在16教A313开讲,由廖鹏程老师授课团队带来《六百字的逆风翻盘》,讲述从红色书信中的规矩意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码。
(一审:涂江波 二审:刘小燕 编辑:张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