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贾献涛 姚雨田/摄)为深化性别哲学研究、拓展学术视野。4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第十二期于文科楼1104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汤波兰主讲,她围绕舍勒的女性主义思想展开深入探讨。学院研一、研二部分学生参与。

在讲座中,汤波兰从传统伦理学长期存在的理性与感性相对立的问题出发,重点探讨了马克斯·舍勒关于女性主义运动的突破性思想。她从三个方面展开系统阐述:“舍勒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关系”、“舍勒的性别差异论”、“舍勒女性主义思想的意义”,强调女性应彰显自身独特的生命价值与文化,而非陷入男性主导的竞争逻辑。谈及性别差异论时,她突出强调舍勒提出的“羞感理论”,认为这揭示了社会文化对两性的不同规训。与此同时,她也指出,舍勒将女性价值与母性绑定的观点存在局限,未能完全突破传统性别框架。

互动环节,师生围绕“家务劳动有偿化”“性别社会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汤波兰认为,舍勒的思想为消解性别异化提供了切入点,但实现这一目标仍任重道远。她呼吁:“伦理重建应始于对生命差异的敬畏。”性别平等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尊重不同主体性的共存。
本次讲座通过哲学视角剖析性别议题,为理解当代社会权力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审核:涂江波;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