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信•荆楚》(第二季)第2讲:觉醒年代里的父母爱情

文:| 来源: | 时间:2025-03-27

(通讯员 黎娟/文 李颜秀/摄)红色家书映初心,革命精神励后人。3月25日晚,《信•荆楚》课程第二季第二讲在东校区16教A313开讲。党委宣传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信·荆楚》课程团队、湖北省红色书信研究与传播中心的全体教师与广大师生一同聆听了思政课。

“你认为现在还有真的爱情吗?”“你期待爱情的到来吗?”“你心目中的完美爱情是怎样的?”《信•荆楚》第二讲“觉醒年代里的父母爱情”由《信•荆楚》课程组教师饶玲,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蔡坤鹏、晏婉怡、许圣、高宇桐、尹家荣等联袂讲授。

“亲爱爱,这次养病比上次在南俄固然成绩好些……好爱爱,我要泡菜吃。”思政课的序幕在红色家书的朗读中缓缓拉开,瞿秋白扮演者杨耀峰深情地朗诵了瞿秋白写给妻子杨之华的一封红色家书,革命先辈的侠骨柔情在这堂思政课上具象化。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觉醒年代里,家庭与革命,革命与爱情,他们如何抉择?从书生到领袖,从教师到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导人,这对革命伉俪又是如何在理想照耀下相知相守?课堂上,饶玲以瞿秋白写给妻子杨之华的两封红色书信为主线,通过党史讲述、情景演绎、书信品读、红歌合唱等丰富形式,串起瞿秋白与杨之华从师生情谊中产生灵魂共鸣到打破传统社会宣言,成为革命伴侣的“秋之白华”的浪漫爱情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个人幸福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无所畏惧、患难与共、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在情景演绎环节,蔡坤鹏、晏婉怡、高宇桐等同学通过《“借花献佛”》情景剧生动再现了瞿秋白、杨之华、沈剑龙三人谈判并践行开放、平等的新式婚恋观的场景;许圣、尹家荣等同学通过情景剧《最后的黎明》还原了国民党劝降瞿秋白,但他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的场景,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演技,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在场师生强烈情感共鸣。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年学子该如何抒写属于自己的“秋之白华”故事呢?饶玲以马克思的异化观为切入点,围绕科技进步、消费现象、社交媒体等畅谈现代启示,以瞿秋白和杨之华二人顺应时代潮流、奔赴革命事业的志同道合,启发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课程尾声,全体师生齐声唱响那首流淌着瞿秋白革命热血的中文版《国际歌》,激昂旋律中跃动着这位先驱者用汉字重构的理想之光。

据悉,《信•荆楚》第二季第三讲将于4月1日(周二)晚7点在16教A313开讲,由陈前燕老师授课团队带来《无声的功勋—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讲述红色交通员的传奇故事。

(初审:饶玲 终审:刘小燕 编辑:张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