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德师风

【教书育人】卢军:情怀技能缺一不可

文:| 来源: | 时间:2022-05-03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

卢军,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获湖北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长江大学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教学质量优秀奖,最受学生喜爱教师称号。主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原理等课程。

“人为了生存必须生产,为自己生产形成自然经济,为交换生产形成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细胞’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类似的开场白是每一位思政专业学生烂熟于心的内容。在同学们心里,卢老师的授课逻辑总是那么清晰明了,表达总是凝练生动。

如何实现将“深奥枯燥”的思政课变得接地气、有引力?卢老师这样回答:“关键在于老师要有年轻的心态,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解释新发展,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记住现成的结论更加重要。”在他的课堂上,经典的理论常常以信手拈来的方式解释现实,如职业教育中的偏见歧视、特朗普政策后的全球化机理等等,在他的课堂上,乐观豁达、人文情怀、辩证思维都是课堂讲授中最不会缺位的要素。

本学期初始,思政20、21级的同学表示,“卢老师的课我能上一整天”。缘何如此?有赖于老师身上“技能情怀的缺一不可”。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培养?如何铸造?思政教师的每一堂课就是主阵地!在卢老师的感染下,同学们纷纷捧起《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从导言导读开始一字一句、一页一节的细细“啃食”。通过原著的研习,同学们更加明确马克思主义真理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悬于云端,恰恰相反,真理是朴实易懂的。能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同学们的兴趣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能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过河”,老师的个人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卢老师的爱自然流淌在学生中间,无需大肆渲染。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会在学生忘记带考试证件时,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忧,骑车载学生取证件;作为“1+1”导师,他会把学校下发的老师生日卡用于给学生生日惊喜,也会在炎炎夏日提着冰凉的西瓜前往考研自习室一解学生的疲劳;作为专业实习导师,“5-7人的实习小组整整齐齐出去,平平安安回家”,每晚十点寝室点名是雷打不动的铁律,为了实习岗位跑来跑去、忙前忙后的是他,自掏腰包贴补实习经费的也是他。

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伟大事业。卢老师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信念坚定、表里如一,学生才会学有所思。”

光有情怀还不够,卢老师课堂的吸引力离不开他多年来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上的积淀与努力,他先后主编、参编、出版了包括全国统编教材在内的教材10多部,主持与参加了多项校级教研项目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57岁的卢老师,正以他的豁达、理性、恬静、大爱,不断地影响着身边的学子,给他们这个阶段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推动。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