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德师风

【一束光学工奖】长江大学2023年“一束光学工奖”获得者——徐先荣

文:| 来源: | 时间:2025-02-27

徐先荣,女,中共党员,汉族,1975年3月出生,1998年参加工作,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思政(2)12201班班主任。从教25年来,她潜心育人、力学笃行,用心用情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担当。她担任班主任21年,所带班级多次获评校级“标兵班集体”,多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荣誉。本人4次获评“优秀班主任”,连续12次获评“优秀工会干部”,年终考核10次获优秀等次,还获得了“谈心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她用坚守立德树人筑青春。1998年,徐先荣老师来到江汉石油学院附中任教,从事了十年的中学德育工作;2008年至今先后在长江大学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办公室主任,主讲《教育学》、《教与学的艺术》、《班级管理与实务》、《中学德育专题》等课程。在2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任中学德育教师,还是在大学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她始终与事业、与学生融在一起。她多次担任班主任,受聘为 “人生导师”,悉心关照每位同学的成长和发展,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耐心指导就业困难学生积极求职,为经济极端困难的学生提供无私的资助,为考研复习的学生安排自习室,从生活学习的的点滴中入手,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多年工作中,她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肯定,也深知这些荣誉的重量。她始终坚持每天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力求更好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让他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得到关怀和指引,不负成为教师的那份初心。

她用大爱点灯引路导航向。每当提起徐老师,同学们总是会用“亲和、热情”来形容她。担任教育1002班班主任时,她将学生的大事小事都记在心头,以身作则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开学之初,她就复印了班级课表,等学生上完课,有事没事的她都会从办公楼来到教学楼和学生见面沟通。只有见到了学生本人,她才能放心;只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她才会安心。为了让同学们方便查阅学习资料,她还提供了自己的电脑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用,直到现在有同学还能记得她的电脑密码。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工作多年的她,也深知一份好的工作的重要性,从同学们入学起就叮嘱他们要多学些技能,才可能有好的工作机会;到了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督促同学们要留意就业信息,有机会就要多见识;在学生实习期间,也会经常了解每位同学的就业意向;甚至在他们毕业后,还十分关注就业去向。在她的指导之下,班级大批同学都获得了良好成绩。各级学生组织中都有班级同学的身影,将近一半的同学加入了党组织,将近三分之一同学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称号;还有同学成为“校园明星”,有同学带领健美操队为院系赢得了荣誉,还有同学获得了保研机会。

她用智慧春风化雨润心田。院办是中枢、是纽带,办公室事务是繁琐和细碎的,做了十五年的办公室工作,她时常勉励自己:我不怕麻烦,只要老师和学生需要我,在办公室能看到我,有事能想到我,有麻烦能找到我,有困难我能帮师生们解决,老师和学生到学院办公室有归属感和幸福感,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承载着这份荣誉感和使命感,她把办公室当家,也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她常常在办公室与学生谈心,在校园里指导班级活动。她既用个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来考虑问题,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解决方案。例如每年的奖助学金评选,徐老师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贯穿了始终,将国家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细心的顾及了同学们的感受。有的同学由于家庭原因欠缴学费,徐老师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十分热心的借给她学费。有的同学家里遇上十分紧急的事情,需要一大笔金额,徐老师在核实了情况后,二话不说的借给了她,从未想过让学生归还。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徐老师经常向班干部了解她的情况,再予以开导。有的同学在情感方面出现烦恼,也会向徐老师倾诉。徐老师就像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们在学校期间能全心全意的学习、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节假日,她还会组织班级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带学生走出宿舍去感受自然和运动带来的乐趣,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她会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让家长放心。她带过的学生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徐姐姐”,在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时都会第一时间跟她分享成长进步的喜悦,甚至还给她送了厚厚的一本留言册,曾借过她钱的同学在多年之后又还了回来。学生说,不能辜负老师的这份爱心和信任。

教育,不只是教书育人,更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好的教育,就是一颗心温暖了另一颗心,一个灵魂照亮了另一个灵魂。在徐老师的心中,始终都有一束光,这束光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对教育的责任与忠诚,更是对时代的回应与弘扬。她带着这份爱与责任,温暖而坚定地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