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事迹材料——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振华
李振华,男,汉族,198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03年7月参加工作,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2008年9月转岗成为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专职教师以来,2012、2017、2018年先后三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2018年主讲的两堂课入选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名师示范课堂”。讲好一门课程、当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直是他的梦想和追求。一梦十六年,他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锻铸了他的师魂。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铸就师爱之魂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没有师德就没有教育。在大学里,老师对学生的爱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刚刚成年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孩子,既需要约束和引导,也需要被尊重,所以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自由进出教室、接电话或衣着不文明的行为时,他从不当众批评,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课后私底下个别交流,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帮助其改正。他时刻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做好表率,言传身教。其次是当学生有困难或问题寻求帮助时,他热心给予帮助。大一上过课的学生,大三考研选择专业时给他发电子邮件征询意见,他不仅及时给予回信,后来还专门约学生面谈。还有一年冬天,他上课观察到一名学生每次都穿的很少,侧面了解到学生家里困难后,就买了一件羽绒服送给学生,怕伤害学生自尊心,他不仅将衣服私底下给学生还专门向学生解释。后来学生找到他,告诉他学校学工处也给困难学生发了寒衣,但学生让给了其他同学,让他明白了教育需要爱,也需要培养爱。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爱,才能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对此他一直在努力。最后是他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分数评定上客观公正。为了使平时分评定更公平公正,他正在积极探索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监督的办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之一,他努力让学生在这些细节上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
二、钻研教学、注重学习,践行学高为师
2012年在武大进修学习时,他听了赵林教授讲授西方哲学史,被赵林教授渊博的学识所征服、被学生挤满教室的火爆场景所震撼,让他明白了自己在教学道路上的追求,就是当一名讲课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因此他不断看书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围绕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不断琢磨怎样讲好一章内容,日积月累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站在学生角度设问,用问题引导教学、用问题吸引学生、留问题学生思考。他说,毛概课是一门和现实联系很紧密但政治性很强的课程,而且课程内容常变常新,讲好毛概课很不容易,既要反映现实问题解答学生关心问题,又要时刻注意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要实现理论性与现实性、学理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接触学生思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搞好教学。最近几年他一直在尝试专题教学和章节讲授相结合的模式,既照顾到教材讲授又有拓展和更新,学生反响不错。2018年他主持编写了专题教学用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研究》。2019年他又在主持和组织毛概课的在线课程建设,准备尝试翻转课堂、对话课堂,探索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他说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政治学习和新技术学习,方能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任。
三、做人真诚、做事踏实,注重为人师表
李振华老师经常说,身正才能言正、身教重于言教,思政课教师要影响学生的思想更要注意为人师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生活中他就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以一个教师的标准要求他自己,很多人和他一接触就能知道他是老师。他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不计得失、默默做事,每年都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平均每年教学工作量都在700左右。去年秋季一学期他承担了6个课头教学任务,共有650多个学生,为了加强学习过程考核,他要求学生上新课前提前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对每个学生的预习笔记他都进行了详细批改,一学期他批改了近9000份作业。为了能按时将学生笔记还给学生,他通常加班到深夜。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这比任何的言语说教更为有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成为学生道路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能对学生做出表率。
李振华老师不仅对教学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对于学院安排的其他工作,他也总是乐于接受、认真完成。在生活中,他能团结同事、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他待人热情、真诚友善、人缘很好,他的家庭十分和睦。他是很平凡的一名老师,但他的真诚、善良,他的谦和、质朴,他严于律己、表里如一的作风,赢得了同事和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尊敬。作为教师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应该让美德占据自己的灵魂。他正是用他的师德认真履行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