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之能及的地方便是心安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魏强
魏强,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2014年入职长江大学,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先后两次荣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获评长江大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他人生第一次当班主任便成就了一批人,此后迎来送往,他始终如一。在同学们眼中,他不善言辞,但毫不吝啬感情;他严于律己,但对学生展现温柔。他会安慰学生的沮丧,也能重拾学生的信心,长此以往,在生活中如慈父,在学习上成严师,于平凡中成就伟大。他没有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令人嗟叹、令人垂泪的经历,但他有一群如群星般璀璨的学生一直叫着他“强强老师”、“强妈”、“强哥”,初衷不改,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魏强。
在顾柯(20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重庆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眼中强哥总是给人贴心、暖心、放心的感觉。他回忆说:“强哥的性格跟他高高帅帅的形象不同,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女孩子。”“大三有一次强哥跟我聊天,问我要不要考研,未来有什么打算。我跟他说我不考研,家里条件支持不起。他就劝我不要考虑太多,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可以克服的。他告诉我他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家庭条件很差,读研读博的几年,全家咬咬牙,日子过得紧一些,毕业后就好了,也改变了整个家庭。”“强哥不是那种把大道理挂嘴边的人,他更喜欢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给我们一些建议。”正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那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指引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优秀。
2014年博士毕业后进入长江大学工作,2015年他开始担任思政11402班的班主任,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他也期待着惊喜。他会和每一个寝室的同学一起聊天,也会经常和同学们单独谈心,掌握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和男生一起打篮球,听女生讲八卦,不仅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2015年至今,他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始终不变的是他脸上真挚的笑容和学生们对他开放的内心世界。
陈安琪(20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回忆说:“强强老师在我们心中是‘多变’的。大学四年,于我们而言,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强强老师这样一位班主任。”在陈安琪的眼中魏老师是导师、朋友、也是“强妈”。“是导师:考研期间,强强老师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时刻关心、守护着我们。是朋友:强强老师是我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开心时,和老师分享;难过时,找老师倾诉,他就像一个知心的朋友,永远都是你的聆听者,在你身后给予你力量。是‘强妈’:毕业季,分别季。离开强强老师,离开长大,就好像离开了温暖的家,重新踏上远程。而强强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却从未停止。他时刻关心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他每到我们所在的城市,都会和我们相聚,见到老师,就好像见到家人一样,轻松、温暖、温馨。还记得老师在我毕业时赠予我的一句话:‘我将永远在你身后,支持着你!’也正是因为有这股力量,让我学会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我们亲爱的强强老师,温暖着长大,温暖着我们长大。”情至深处愈无声,最简单的语言诉尽了最深情的陪伴。
大学的每一天都很寻常,一如长大校园的桂花,香满校园时,惊喜便再无从说起,幸运的是他总能开启大学生活的精彩。当班主任的三年时间,他从未缺席过思政11402班的任何一次集体活动,每一次活动,他都认真参与,全心投入。在班会上展示自己的经历,帅气的照片至今记忆犹新;在野外烧烤的过程中讲述自己的故事,缅怀的神情恍如昨日。
李文芳(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至今仍记得当初的感动。“还记得大三准备考研时期,当时特别迷茫,对于选择哪个学校、什么专业都无从下手,老师给我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查,查专业书籍、报录比、往年招生人数等,最终帮我们一起定下考研学校和专业。”“复习那段时间还经常跑到强强老师办公室打印复习资料,复习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找老师聊聊。”她说最让她感动的一件事是考研复试成绩出来的那个晚上。她自己还没敢去查,强强老师已经去学校官网查了复试成绩,晚上十二点多了兴奋的像个孩子一样给她发消息说已经查了复试成绩排名第一。“那一刻感觉强强老师更像是我们班级大家庭的一位家长,关心爱护我们每一个人,大学时期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最大的幸运。”
那一年的考研成绩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思政11402班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21人参加考试,17人被录取,录取率达到80.95%。在被录取的17人当中,7人考入985高校,5人考入211高校。他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但他还是会自责没有做到最好。唐在威(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强强老师的落泪。“毕业晚会之后我们全班聚餐,强哥也喝了酒,话语间流露着骄傲、不舍、感动,话没说完便与我们一起泣不成声。当时我就觉得,他即是老师,也是朋友,强哥的细心,无私奉献,温暖了我们所有学生,谢谢强哥!”
岁月如昨,回忆如诉,行至艰辛处才会更加难忘他的陪伴。如今,当初他的那群孩子早已遍布天南海北,但他还是默默牵挂着、操心着,每到一个城市就会有三五名学生与他相聚,寻一处僻静之地,仿佛还在长大的岁月,几人静坐畅谈生活、诉说近况。
长大的桂花一树一树的开,又一树一树的谢,长大的学子一届一届的走,又一届一届的来,那些带着色彩与温度的记忆渐渐走远,却又一遍一遍的重复,他仍然坚守如初,温暖在外求学的学子、温暖散落满天的繁星。无论过了多久,于他而言,力之能及的地方便是心安。(学生记者 何波)